面对面与“活恐龙”深海相遇
——开天辟地第一次近距离拍摄世界上最古老的鱼
在印度洋,离南非海岸仅几海里的海深100处,一条2米长的矛尾鱼,第一次毫不惧怕地靠近了海洋生物学家、摄影师洛朗∙巴莱斯塔。
久违了,矛尾鱼
矛尾鱼,又称“拉蒂迈鱼”(法:le coelacanthe;英:Latimeria
chalumnae)是腔棘鱼目总鳍鱼类中唯一尚存的一种鱼。体粗大,最重的超过100公斤。蓝色,体被覆大圆鳞。内骨的排列颇像陆生脊椎动物的肢骨。有8个肉质的鳍,鳍中有管状骨骼——有肉有骨就可以运动,尤其胸鳍和下侧的第二对鳍特别发达,能做出个种姿势,说明它的鳍已经向可以运动的“手”和“脚”转化了。矛尾鱼的这种奇特行为,为陆生动物的四肢是由鳍演变而来的理论提供了有力的根据,为陆地上的生物是从水里进化来的理论提供了活的佐证,对研究生物的演化有着重要意义,被视为“活化石”,“活恐龙”。
1838年12月22日,“涅尼雷”号的渔民们,在马达加斯加附近的科摩罗群岛海域,捕到了一条闻所未闻的奇鱼,全身的鱼鳞似铁甲,尾鳍如短矛。“涅尼雷”号抵达南非东伦敦港后,年轻的博物馆研究人员拉蒂迈女士闻讯赶来,将这条鱼运回博物馆,将其制成了标本。
1939年1月,正在英国度假的生物学家史密斯教授,收到了拉蒂迈女士的一封信,他不禁惊叫了一声:“这不是生活在4亿年前的矛尾鱼吗?”此前,人们只在古老的岩层里发现过它在4亿年前生活时的化石。“难道还会有活着的矛尾鱼吗?真是久违了——矛尾鱼!”这位生物学家当时十分震撼,浑身颤栗,头晕目眩,兴奋之情难以言表。
根据化石测定,矛尾鱼4亿年前生活在淡水域里,于7000万年的白垩纪灭绝。捕捉到这条矛尾鱼后,引起全球生物学家关于传统生物进化论的大辩论。为了纪念首次发现者拉蒂迈女士,史密斯将它命名为“拉蒂迈鱼”。
1952年后,又在非洲东部海洋中陆续捕获80多条矛尾鱼。1982年,科摩罗政府赠给我国一条矛尾鱼标本,现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陈列室里。
矛尾鱼可能是世界上被解剖最多的动物之一,但是,以前从来没让一个潜水员为它摄过像。面对面地与世界这种最古老的鱼相遇,是法国海洋生学家、水下摄影师洛朗∙巴莱斯塔(Laurent Ballesta)多年来的梦想。然而,人与矛尾鱼在同一处海域出现,障碍太多了,困难太大了,而且是无法预料的。尽管如此,洛朗从未放弃过,因为矛尾鱼占据摄影师的头脑时间太长了,就是为矛尾鱼,他蓄志此业,成了潜水员和海洋生物学家。这一次出征考察,是最为艰难、最为复杂的一次。巴黎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和南非自然博物馆对他这次科考寄予厚望,并为他提供科学赞助。
洛朗这一次是在更黑暗、更恐怖的寂静的海渊里与矛尾鱼相遇的。这里的矛尾鱼是一位神秘的王子,可谓通了天地大道;而没有礼貌的造访者是尴尬的,脆弱的。似乎来自另一星球的人类与矛尾鱼这次深海奇遇的故事,是对科技的挑战,是体育的成就,尤其是科学上的一次新发现。
跨过“星际之门”
做了最后的检查之后,潜水队员开始下水。今天,涌浪很大……很奇怪,潜进海水行动起来,下水之前那种焦灼不安消失了。下沉得很猛,尽力保持垂直和高速下沉。运气不错,双耳处于平衡状态。仅用一分钟,洛朗就下潜到了50米的深处。到达了这个点以后,放慢了速度。洛朗看了一下:伙伴们都在他的周围。他借助指南针,选择了一个方向前进。和每天一样,海底着陆问题困扰着洛朗。如果不成功,这一次勘察就告失败。在同一天,不可能再一次潜水入海。60米……70米……他保持这个速度和下潜的方向。80米……90米……可以了!发现了峡谷边缘竖立的岩石和白色沙原形成的反差。100米……峭壁的水下高点。洛朗看到了柳珊瑚,黑珊瑚,凤梨鱼,带紫色花纹斑点的理发师鱼,以及带金色条文的肥皂鱼,这些迹象表明:他刚刚超过了100米的深度,钻进了一个无光的生物世界,一个不足1%阳光的漆黑地带。仅仅在100米的深度,就好像到了另一个星球。水比空气密度大千倍,他们的身体每平方厘米承受12公斤的压力。然而,下潜只用了不足4分钟。“随着蹼足的摆动,我感觉好像跨越时空进入了科幻小说的境界。100米,就跨过了‘星际之门’!在这个门后,7000万年以来,看到了一个动物,我亲眼看见的!它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一个动物。这是一个神话,是一个传奇,是我魂牵梦绕的追求!”
一直梦想亲眼见到矛尾鱼
110米……眼前的岩壁,有横向排列的洞穴。他们挨个儿把洞穴照亮。秒针在转动着。“我储存着这些将成为永恒的记忆,当然每秒钟都计算在内。今天,幸运之神眷顾我们。我看见了,我看见了矛尾鱼……它就在那儿,镇定自若地呆在一个洞穴口儿。它带有花梗的鳍都在动。它很庞大,很有气势,身长近两米。我清楚地看到了它的短刺,覆盖着背鳍上的蓝色条纹。我慢慢地、小心翼翼地向它靠近……我靠近的是活生生的‘恐龙’。我太激动了!我从……我一直都在等待这一时刻,从我把头埋进海水里起,从我被海底奇观所震撼那一刻起,从我的童年起,我就一直等待这一时刻!我一直梦想能亲眼看着矛尾鱼。我期待着,等待着,努力着,追求着。就是现在……”
这张清晰的能引起人幻觉的照片,不仅使科学家们欣喜若狂,而且使他们震撼!没有任何机器人能这么近距离靠近这个动物,只有一个人能够亲眼注视着它。一张滑稽可笑的脸,同时是可供研究难以接近的珍惜动物的头像。
对,洛朗大喜过望,但不能被感情淹没,必须克制自己,集中精神。他不想犯错误,生怕惊动了它。他和矛尾鱼保持一定的距离,谁也不知道矛尾鱼面对一个不速之客——潜水员,作何反应。它刚刚把头转向洛朗,它看到了他们,它没有跑掉,没有躲进岩洞里。好奇?冷漠?矛尾鱼的举止行为很自然,很轻柔,像少女一样温存。洛朗梦想中的这种动物,应该是从未被惊动过的、完整无损的,而且该是野行十足的。突然,它开始移动,离开了它的岩洞。它有可能钻进峡谷而消失在黑暗中……但是,没有,它沿着峭壁上升。它动作缓慢,只用臀鳍和第二背鳍,像螺旋桨一样慢慢地旋转着。“我跟随着它,在它移动的时候,观察着它那巨大的交叠着远古微妙的鳞片,鳞片山上覆盖着一层密密的薄刺。我还分辨出了它的颅骨骨板,鳃盖骨顶端的鳃裂,从长满厚肉的下颌露出的圆锥形的小牙,口鼻部感觉电场系统的深洞……我正在和世界最古老的鱼在它的自然栖息地游泳。在我们之前,谁也没有这样做过。我欣喜若狂,如醉如痴,飘飘欲仙……我屏住呼吸控制住我的情绪——我观察着……观察着……一直到矛尾鱼从我的蹼足下回到难以进入的峡谷深处。我们4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欲望——跟它到第二个空间。但这是个突如其来的冲动,可怕的冲动,自杀性的冲动!” ①带着白色短刺的扇形条幅的前背鳍;②胸鳍;③腹鳍;④3叶形的尾鳍,只有史前鱼的鳍是3叶的。
为幸福埋单
现在该是为幸福埋单的时候了。为获得接近矛尾鱼的特权,所付出的代价是十分昂贵的。减压的时间将是漫长的,在呼吸到露天新鲜空气之前,还需要220分钟!算上在海底停留的时间,他们在潜水5个小时后才能出水。他们解开充了几公升气体的降落伞,用一个缠在绞盘上的绳索把身体和降落伞连在一起。多亏了它们,水面上的队员才能为潜水队员定位。
①在漆黑的海水中,只有它的宝石绿的眼睛闪着光,它们的反射能力极强,所以才能适应海渊的黑暗;②圆锥形的牙齿,口鼻部有两个深洞,是一个电场的感知系统,用以探测猎物;③它的身体被厚厚的褐色带细刺的鳞甲保护着。 他们开始向海面上浮。越上浮,速度越慢;越接近海面,减压用时越长。他们到达40米以后,一个新的潜水员入水,与他们会合。为了减轻他们的负担,新入水的潜水员回收了一点器材。尤为重要的是给他们提供了饮料和食品,包括矿泉水、冰茶和肉酱、巧克力等。洛朗还带了一部苹果品牌的手机,放在一个密封的箱子里,连接在潜水帽的水下耳机上,可以听音乐或看电影。在广袤无际的近似沙漠的蓝色世界里,靠绳索坠在降落伞下,几个小时漂移了8公里。
一条白鲨鱼在他们周围转悠,它很年幼,不足两米长,看起来很紧张。毫无疑问,有两个巨大的钓鱼钩,悬在它的嘴前,伤了它的下颚。密密的尼龙绳把它缠住了,划破了他的鳍。这条鲨鱼骚扰了他们一个半小时,它3次靠近洛朗,有一次富有很凶的侵略性,他被迫“啪”地一声用力甩绞盘把它驱走。“根据我的记忆,这是第一次不用诱饵和鲨鱼接触。值得庆幸的是,其他‘造访者’都比较友好。微体浮游物和我们一起悠闲散步。其他还有或多或少透明的生物,有的呈红色,有的亮着指示灯,有的闪着荧光。有时遇到上百种幼鱼群,它们在汪洋大海里庇护着我们,有效地遮蔽着潜水队员们不被暴露。”
沉重的密封潜水服开始使他们觉得痛苦难耐。在浮出水面的时候,浪潮猛烈地摇晃着他们,使腰部感到疼痛。但一到船上,就轻松多了。极度的疲惫,极度的满足感,筋疲力尽而无限幸福!长时间的沉默以后,话匣子打开了,每个人都有他的关于矛尾鱼的故事……回到营地的时候,是一片令人惊愕的尘埃……
传奇余韵
潜水后回到海滩,左起第一人为洛朗。
这30天出征,并不是每一天都伴随运气。矛尾鱼并不常常出现。有时队员们身体出现问题,有时器材出现故障……潜水就不得不取消。那些天,他们的情绪遭到了打击。这是难以承受的,他们分秒必争地进行准备,就是为了在海底停留十几分钟,却常常失败!这是一种徒劳无益的惩罚。
洛朗在船上写日记的时候,重温与矛尾鱼面对面邂逅这世上唯一的奇遇,“当时是带着一点贪婪的激情——我在‘活恐龙’身旁呆了81分钟!当我们策划这次出征的时候,并没有预料到这种幸运。这种奇遇是难以置信的,近乎是荒诞的……”矛尾鱼有那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的东西,如果陪伴它的时间短了还真是不够的……“我觉得我仍然在那儿,在那令人瞠目结舌的动物洞穴口——我梦的化身,很难后退。目前,我不知道我能否祝愿它?‘曾经沧海难为水,除却巫山不是云’——我宁愿保留这种古怪的感受:伴随着这鲜活的传奇,飞翔在深海的上空……我飞翔,我,不会沉没!”(主要根据洛朗∙巴莱斯特文章的法文原文编译、增补、改写。摄像:洛朗∙巴莱斯塔)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