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27年,刚刚创刊四年的《时代》周刊首次评选年度人物,在中国烟台长大的几乎同样年轻的发行人亨利·卢斯把这一称号颁给了25岁的查尔斯·林白,以表彰其在拉近人类距离方面的贡献。那一年的5月,林白驾其单引擎飞机圣路易斯精神号,从纽约市飞至巴黎,实现了人类首次不着陆飞越大西洋的壮举。
从那以后,越来越成熟的《时代》周刊再没有把年度风云人物这一殊荣颁给30岁以下的年轻个体男性,直到2010年。上周,2010年度的《时代》周刊年度风云人物被颁给了社交网站“脸谱”(Facebook)的创始人马克·扎克伯格,26岁的扎克伯格仅比当时的林白大一岁,这两个年轻人当选的理由颇为相似,如果说林白是在物理上拉近了人类之间的距离,那么扎克伯格则是拉近了人类间精神上的距离,《时代》周刊评论说,他通过在互联网上“创造一套交换信息的崭新系统”,“让5亿多人成功连结在一起,并在他们之间绘制社会关系;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”。
像每年的《时代》年度风云人物一样,扎克伯格的当选有一些争议,一些评论人士认为维基解密网站的创始人阿桑奇更应该当选,他在2010年把整个世界搅得天翻地覆,其中包括一些大国政府;另外一些人则更认可twitter的创始人,Facebook确实火,但它已经不是新生事物,微博才是当今社交网络领域的新贵。
尘埃落定的一刻,争议已不再重要。无论是扎克伯格、阿桑奇还是twitter的创始人,其共同点令人一目了然,他们都是通过互联网取得的成功,他们所从事的事业,都是促进人类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了解--虽然方式有所不同,阿桑奇是强制解密真相,而扎克伯格则提倡主动分享真实。
《时代》历史上另一位当选年度人物的年轻人是1952的伊丽莎白女王,当时她刚刚继承了大英帝国的王位,但扎克伯格却是自己创建了一个“国家”。扎克伯格公认的贡献是通过他创建的社交网络平台facebook连结了5亿以上的网民,这个数字是如此之大,如果按数量计算,facebook是全球第三大“国家”......但facebook的意义远不止于此,它实际上改变了人类在互联网上的交流方式,如果说之前的互联网是以“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”的匿名为特色的话,facebook则试图让真实和信任重新回到互联网上。这一点甚至连谷歌也做不到,在谷歌上,如果要了解一个人,你往往只能搜到一个很老的个人主页,一些失效的链接以及过去几年他写的陈旧论文,但通过Facebook,你不但可以了解他的生日、住址、简历,以及他妻子、儿子和继子的照片,甚至还能知道他喜欢自制啤酒,看卡通,知道他在担心儿子参加的足球赛会不会因为下雨取消,还包括问朋友他家中央供热系统的叶轮是怎样工作的......由于以真实信息为基础,facebook就像一个现实社会的网上复制品,但却比现实社会更平等、亲切。
facebook、维基解密还有twitter(微博)的壮大,是人类社会长期以来持之以恒追求真实、真相、真知灼见的应然结果。按《圣经》记载,这种追求甚至从上帝创人之初就已经开始。《圣经·旧约·创世记》第11章记载,人类联合起来试图兴建能通往天堂的巴别塔,为了阻止人类计划,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,使其相互之间不能沟通,计划因此失败,人类自此各散东西,误会重重,偏见、误解、歧视、迫害、战争遍布人间,心与心的距离成为人与人之间最远的距离。
《圣经》上的宗教故事或不足信,但人类对真相的追求,对消除隔阂、实现彼此了解、互相信任、宽容的愿望却绝不为假,正是在这种愿望的驱动下,互联网才实现了从早期匿名天堂向真实社交网络的过渡。或许,面对那些人性天然的弱点,那些流传了几千年的偏见与隔阂,facebook之类起不到根本性的作用,或许即便在整个互联网的未来也无法架通巴别塔,但至少,扎克伯格们把这个世界沿着更开放、更公开、更透明推进了一段距离,这已经足够了。
(作者;信海光)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